当前位置:首页 > 工作动态 > 要闻
万亿消费的苏州经验
作者: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 发布时间:2025-02-17 [    ]  分享:

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,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。苏州围绕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目标,深入打造苏州购物、苏州旅游、苏州美食、江南文化等品牌,加快推动消费资源升级、消费载体升级、文旅消费升级、服务消费升级、潮流消费升级、消费环境升级等行动,特别是在全国“两新”政策支持下,全面释放消费潜力,持续点燃消费增长引擎。

提升居民收入水平,增强消费意愿能力。社会消费潜能的激发,关键在于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提升,而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基础,社会保障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。苏州始终坚持以百姓心为心,推动实现更高水平“民生七有”,多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,2024年苏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到77524元,消费收入预期持续改善。同时,推动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和大病保险全市统筹,实施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纾困工程,不断降低就医负担,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。

着眼群众消费需求,丰富提升消费供给。“两新”政策不仅是刺激消费市场繁荣的工具,更是满足群众需求、让利群众惠民生的重要举措。苏州持续实施各类提振消费活动,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,以“消费品以旧换新”为例,2024年苏州发放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29.18亿元,推动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57.4%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销售增长57.2%。消费刺激的背后是整个产业链景气度、消费信心的提升,作为一个工业强市,苏州制造业生产在全国汽车、家电消费热潮刺激下,也实现了进一步跃升,其中汽车制造产值增长7.6%,电子信息产值增长9.2%,真正享受到由需求侧“消费拉动”到供给侧“产业壮大”的红利。

推动文体旅融合,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。文旅产业是拉动内需、促进消费的重要引擎。苏州立足丰富文旅资源,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元素相结合,开发了不少满足游客文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,以文化之力推动苏州由“出圈”到更大范围地“破圈”。苏州拥有各类博物馆、美术馆、艺术馆超100家,千人以上大剧院12座,3万人以上体育场4座,高密度的文化基础设施恰逢其时迎合了“赛演展”的火爆。为了让“粉丝”们留下来、住下来,苏州特别推出“演出直通车”“免费游景区”等宠粉活动,让他们感受苏州的热情、温度。

打造消费新场景,培育新型消费增长点。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要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,扩大服务消费。服务需求的多样化需要多元化、多层次的消费载体和场景支撑,苏州加快推动金鸡湖、观前街、十全街等消费载体升级,建设国际化、特色化、差异化商圈,避免“审美疲劳”。并通过首发经济、首店经济刺激消费欲望、引领社会潮流,近几年苏州成功跻身十大首店城市行列,2024年末各类首店数量突破1000家,有效带动了整体城市商业魅力的提升。伴随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,Z世代和银发人群的消费潜力开始释放。一方面苏州强化直播带货、网红IP、集合快闪等新业态新模式应用,发展了一批基于5G、增强现实、虚拟现实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消费业态,有效迎合新青年消费需求;另一方面,苏州举办银发节庆活动,发展智慧助餐场景,推动适老化改造,推出康养旅游路线,鼓励企业研发银发产品等,在提升老年群众生活品质的同时,推动银发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
强化监管政策创新,营造良好消费环境。近年来,苏州倾力打造“吴优”系列服务品牌,成为全国首个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承诺商户达12万家的城市,并通过消费市场秩序规范,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,营造了公平诚信、安全放心的消费市场环境。同时,由于新型消费业态出现时间短、发展速度快,如果沿用传统监管细则和方式,很容易扼杀其发展活力。因此苏州研究制定新型消费业态规范标准,并专门推出“免罚轻罚”清单5.0版,既放宽市场准入又设置风险底线、安全红线,以更具弹性和包容性的监管方式,突破制度羁绊,激发并保护企业创新动力,为新进入企业提供良好稳定的环境预期,引导新型消费健康、创新发展。

近年来,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立足职能职责,一方面通过监督促消费政策的落地实施,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能够真正惠及消费者和企业;另一方面通过督促相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,严厉打击虚假宣传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,规范消费市场经营秩序,保护消费者权益,持续营造公平诚信、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。(徐菲菲 石庆龄 苏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)

苏ICP备11037841号-1 Copyright © 2013-2024 Suzhou Discipline inspection 版权所有:中共苏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
联系地址:苏州市三香路998号 邮政编码:2150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