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昆山出台《关于规范市属国有企业资产出租管理的指导意见(试行)》,从完善资产出租流程、规范招租程序、加强租后管理等方面,压实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主体责任,提升租赁资产经济效益,防范廉政风险。这是该市开展市属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清产核资专项治理,监督护航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探索之一。
昆山市属国企基础好、体量大、带动力强,资产总额超3700亿元,是权力集中、资金密集、资源富集的重要领域。为着力防范化解该领域风险,该市纪委监委高位调度、集成作战,会同市政府召开动员部署会,联合市国资监管部门组建工作专班,抽调室、组、企骨干力量成立市属企事业单位纪委协同联动办公室,探索开展清产核资专项治理。
强化国资监管,摸清家底是关键。昆山市纪委监委联合市财政局印发专项治理工作方案,紧扣“一家企业不少、一套房产不少、一点面积不少、一户租金不少”目标,专题设计内含勾稽关系的7张自查表格,开发线上“智能填报”模块,推动各国企规范开展实地盘点、数据填报等工作,首次形成昆山市属国企经营性资产数据库,实现11家国企实际在管资产全面数字化。同时,发挥“纪财”“室组企”联动优势,重点围绕项目决策、合同管理、资产处置等环节,运用“大数据+金算盘+铁脚板”组合拳,深入排查企业在经营性资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管理漏洞,累计组织协同监督66次,现场检查点位101处,收集比对市属国企在管资产数据4.03万条。
奔着问题去,盯着问题改。针对核查发现的长期闲置、长期欠缴租金、低价租房等问题线索,昆山市纪委监委坚持“惩”“治”两手抓、两手硬。一方面,多维发力强化惩处震慑,通过与国资部门建立线索移送机制、汇聚数据库并构建监督模型、“室组企”联合开展实地检查等途径,深挖各类资产管理问题背后存在的弄虚作假、优亲厚友、违规操作等情形,立案查处10余人。另一方面,梳理汇总反馈问题清单,督促各国企精准施治盘活存量资产,逐项整改销号,累计追回租金7273.05万元,盘活存量资产91处,涉及金额超4.26亿元。
“追赃挽损、化解风险只是拆弹排雷,要将解决问题与推动改革、促进发展有机结合,努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。”昆山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,该市纪委监委坚持“全周期管理”理念,扎实做好专项治理“后半篇文章”,联合国资部门制定资产出租管理办法,并督促建设全市统一、规范透明的国资信息化管理平台,推动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,纪、财、巡、审等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的“大监督”格局,着力护航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。(郭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