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家庭条件比较差,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让我们挥霍,生活总是过得紧巴巴的。即使外公、舅舅往家里送好吃的,母亲也总是跟我说要省着点,少吃多滋味。但是,家里一来客人,母亲总是会拿出最好的来招待,母亲还会精打细算,总是把一斤肉做出五六道菜,客人吃得满意,还花钱省。
母亲以前主要在家务农,收入较少,父亲以前做过一点小生意,但是收入也一般。但是母亲在钱方面一直规划的很好,只要凑足个一千,她就去存掉,哪怕存个几个月。她总是说,放在家里也是放,放在银行,我还可以多买几个菜。在家里,母亲每次买菜不会买多,够一天吃就好,每次做菜也不会多做,吃得精光就好。她讨厌浪费,而父亲讲究健康,因此家里没有剩饭剩菜,也不浪费钱。
父母都非常爱惜家里的物品,他们总是说:“穿衣只要整洁端庄就行,东西只要好用就行,不要去赶时髦。”在我家,有好些东西一用几十年没替换的,即使有些东西与现在的时代已略显落伍。父母结婚时的脸盆,虽然沉重,但母亲说还可以用;她们结婚时的皮箱,虽然不会拎出去,但还可以收纳衣物;我小学时买的冰箱,家里需要冷藏的东西少,够用就可以了;母亲有几件衣服都是90年代的,她到现在还会穿,她还说衣服好好的扔了可惜。
对我从小的教育节约是最为多的,即使现在我也成家立业了,她也总是这么教育我。有时候贪图促销活动,多买了点水果,回家就会被母亲说,她说再便宜也不能多买,吃不完坏了不还是浪费。因此,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,即使孩子很喜欢吃某样食物,我也是按量购买,拒绝浪费。我现在也像母亲当时教育我一样,虽然孩子还小不懂事,但我还是会不停得唠叨,让她在饮食、穿衣、玩具等方面都要懂得珍惜、爱惜,懂得节约。
母亲是个热心肠的人,与人相处也十分友善,父亲虽然平时话比较少,但是也同样友善。记得有一次,在小区里,一个金家庄的大妈买菜路过我家,那天有点小雨,她看到我母亲在车库,就进来聊天。她说想回乡下一趟,但是买了菜,还要回家里先放掉,麻烦,带着身边又不方便。母亲就说让她放在我家,回来取好了。大妈平时也会路过打打招呼,所以也就放心的放下菜回乡下了。可是,那天我本来和母亲说要带孩子出去的。母亲又没有大妈的电话,又怕她回来取,就这样我们没出门,在家等了大半天。在大妈面前,母亲没有表露出我们原本的打算,生怕她觉得不好意思,而是笑呵呵的请她有空来玩。
在父母亲的影响下,我们一直坚持着勤俭节约、友善待人的家风习惯,包括我的丈夫,他对物质需求从来不计较,他的衣物经常是几十元的,也不讲究排场、品牌。我很感谢我的父母,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风,我也希望这种家风随着我的孩子的成长一直传承下去。